糖尿病正悄悄侵袭年轻人

导读: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的灾难”。根据调查,中国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且半数成年人徘徊在糖尿病边缘。专家提醒: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远比想象的要多,徘徊在糖尿病边缘的半数成年人中,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三分之一的“后备军”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

《健康新语》肖志芳

  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研究员之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炳凡继承工作室负责人刘光宪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陈慧玲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波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医药成果展览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范葵

糖尿病的形成

  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研究员之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炳凡继承工作室负责人刘光宪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称,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家族病史、精神压力过大甚至肥胖等都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其主要症状是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常称为“三多一少”)。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我国一半成人是糖尿病“后备军”

  中国心血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成倍增长。年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年调查出的患病率为9.7%,年患病率超过11%。

  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表明: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11.6%的人有糖尿病,糖尿病“后备军”群达到50.1%。这意味着,我国10人中就有1人患者,2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后备军,将有近5亿成年人可能在未来加入“糖人”大军。而在糖尿病患者中,仅有25.8%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在已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9.7%的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教授研究团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调查覆盖了国内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这也是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的最新的大规模流行病调查。

糖尿病患者正在年轻化

  提起糖尿病,以前人们认为是“老年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殊不知,糖尿病患者正走向年轻化,中国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糖尿病不断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陈慧玲称年轻人中间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越来越高:“以前提到糖尿病我们想到的都是些60岁以上的人群,但现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已成为糖尿病的多发人群,20岁以下的也有。”她曾经接触过最小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只有12岁左右。

  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11%和15%。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多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39%,比10年前增长了7倍。专家表示,虽然此次调查未涉及20岁以下人群,但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同样增势明显。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6至17岁学龄儿童超重率、肥胖率分别高达8.1%和3.4%,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肥胖率接近20%。

  因此,陈慧玲强调,青少年肥胖要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这很有可能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肥胖、压力大成糖尿病年轻化推手

  祖辈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五六十岁,子辈发病可能会提前到三四十岁,孙辈更早,十几二十岁就可能发病。为什么糖尿病正一步步向年轻人逼近?

  “导致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者越来越多造成。”对此,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波总结了两点主要原因:

  1、肥胖人群增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多样。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粗纤维低热卡的饮食习惯,转变为以洋快餐为代表的高油脂、高热量食品。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以车代步,缺乏运动,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长期坐着不动,成为了所谓的“沙发”、“土豆”族;长此以往,摄入的热量过多,锻炼过少,导致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而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肥沃土壤。

  2、精神压力过大。

  现在很多人承受着工作、学习、就业、生活成本等各种压力,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本身就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糖尿病大规模增长、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给人以警示。确实如此,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降低生活质量、致残、甚至早亡的原因。

  糖尿病根据发病的缓急以及病理上的差异,其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来势汹汹,治好了就不留痕迹,治不好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急性并发症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患者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陈慧玲介绍,由于血糖在血液里流动,血液能够到达的地方血糖都能到,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可能受损,所以危害非常大。从人体上部分往下说:

  大脑:易出现脑血管病变,认知障碍,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的病变是正常人的2-3倍。

  眼睛: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最主要的原因,还会加速白内障、青光眼的进展。

  心脏: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机率和没有糖尿病的但出现过一次心梗的患者再次出现心梗的机率相似。

  肾脏:属于微血管的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导致透析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神经系统:除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外,周围神经系统也会有相应的神经病变。比如有的病人脚上有了伤口却发现不了,本来血糖高,容易感染,等到病人意识到可能已经感染很深,加上他们血供不好,伤口更难愈合。我们把这类人叫“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非外向型截肢最主要的原因。

  消化道:引起胃轻瘫、顽固性腹泻,有些男性平常都要垫纸尿裤,非常痛苦,严重影响到生活。

什么人更需要做血糖检查

  除了低脂饮食、多运动外,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径。由于糖尿病起病隐匿,许多患者在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前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各方面都比较强壮,早前如果不是很典型,没有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不容易被发现,而因此延误了有效治疗时间。多位专家强调定期做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什么人更需要做血糖检查呢?

  1.肥胖人群。

  2.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这类人群糖代谢异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3.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

  4.患妊娠糖尿病的或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女性。

  5.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压力大的人群。

  6.糖皮质激素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精神病史、服用抗抑郁药品等也是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7.年龄≥40岁。

  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伤口难以愈合、视力模糊、容易疲乏等症状。当出现这些不明原因的症状时,也应该做血糖检查。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主要难在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是明确的,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有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明显降低糖尿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这也是最方便、对身体最没有害的干预方式。

  肥胖是糖尿病诱发的重要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人,更应该适当限量控制饮食,防治肥胖;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坚持适当地体育锻炼;做到不贪食、不懒散、不紧张、不乱用偏方、不过饿、不乱吃零食、不随便赴宴、不熬夜等,以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糖尿病“三消分治”中药治疗

  “治疗糖尿病中医多采用‘三消分治’,我父亲关于糖尿病治标治本的处方,均是从临床总结中的经验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医专家刘光宪称,在治疗上多从上、中、下三消论治。

  (1)治上消者,润其肺兼清其胃,症见口干舌燥、多饮,或咳嗽痰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2)治中消者,清其胃兼滋其肾。胃热的主症:二阳热结,怕热喜凉,大便干结,消骨善饥,烦渴多饮,尿多色黄,舌红苔黄、脉洪滑而数。

  (3)治下消者,滋其肾兼补其肺。肾虚的主症:《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而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又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中草药透皮吸收技术”干预糖尿病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医药成果展览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范葵称,人们所熟悉的人体吸收营养、抵抗疾病的方式是口服和注射,而“中草药透皮吸收技术”是人体吸收物质的第三种方式。“中草药透皮吸收技术”是天津南开大学李建民教授团队从86年开始,历时近30年的研究成果,即将对人体有用或人体需要的成分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血液,达到干预疾病的目的。该方法对糖尿病的逆转和康复有一定的效果,将中草药经过有效成分的提取,以配方的组合实现皮肤吃中药对糖尿病进行干预。这项技术的特点是产品为纯天然中草药提取,天然、安全,此外,不会产生肝肾负担,没有副作用。

  西药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西医治疗方式,四类药物调控血糖;一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二是双胍类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三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四是阿卡波糖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四类药,从四个角度可在一定程度控制血糖。

  此外,三诺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血糖仪的普及,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血糖仪,帮助体内患者更早发现糖尿病,及时监测血糖,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禁忌

  (1)食宜:防止肥胖,要少吃细粮,多吃富含纤维的主食、蔬菜,不含糖的豆粉,也可服用蜂胶等。

  (2)食忌:不喝酒,不吸烟。应该禁食使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极易消化吸收的蔗糖以及其他糖类,以控制血糖升高。

  制定饮食标准。重体力劳动者:主食每天控制在-克,轻体力劳动者主食每天控制在-克。

  注意有规律的饮食、营养和生活起居。血糖测定:在毫升血液中保持血糖80~mg/dl的标准,如果超出mg/dl,应请医生诊治。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zz/2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