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middot救治服药后饮酒致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充满了欢乐的回忆,可是对于正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患者刘女士来说却是死里逃生。由于服用大量镇痛类药物后,刘女士饮用了白酒,导致出现了暴发性肝衰竭,多亏急诊和肝病中心联合施救,刘女士终于转危为安。“我一直听别人讲‘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可是我没敢用头孢,就吃了镇痛的药,没想到会鬼门关走一圈。”回想自己的经历,刘女士还有些后怕。

据刘女士透露,春节前因感冒出现头痛不适,就从家里找了整盒镇痛药吃了。由于节日临近,和家人聚餐时又喝了白酒。结果刘女士出现了精神萎靡、头晕、腹痛等症状,她和家人以为是感冒加重的缘故,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第三天刘女士意识模糊,家人觉得医院就诊。根据当时检查报告提示,刘女士凝血酶原时间56秒,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属于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随即,刘女士被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急诊科作进一步治疗,同时启动院内联合会诊及救治模式,并邀请肝病中心专家开展精准救治。

此刻正在急诊科值夜班的金银鹏医生判断,刘女士属于服药诱导的暴发性肝衰竭,且病程超过48小时,虽然错过了洗胃和抢救的黄金时间,但仍需立即抢救。由于病人意识模糊,无法对答,家人也对镇痛药的名字记忆不清。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镇痛药物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金医生根据国内外最新进展,立即启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的抢救方案。根据刘女士体重数据,采用10gN-乙酰半胱氨酸滴泵维持4小时,4小时后改5g维持16小时的方案,同时给予血浆支持治疗。4小时后,刘女士意识有改善,立即转入肝病中心病房。

此时已经是小年夜的凌晨2点,肝病中心主任傅青春得知患者情况后,第一时间从家中奔赴科室。发现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增高,血小板呈下降趋势,他和急诊科李文伟主任讨论后,认为药物除损伤肝细胞外,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于是立即启动抗凝治疗,同时给予保护内皮细胞、抗感染、补充白蛋白、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由于治疗及时,三天后刘女士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好转。

最终,在公卫中心肝病中心医护人员、药学部临床药师的悉心照料下,经历十天综合救治,刘女士病情迅速康复,凝血酶原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正常,并顺利出院。

···小科普···

肝病中心主任傅青春表示,节假日期间经常会出现吃药后喝酒引发的健康问题,其实不光喝酒,很多食物和药物之间都会产生冲突,或影响药物吸收,或破坏药物结构,有的还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对此,公卫药师就5类药物服用后不可饮酒作了提醒:

第一、服用头孢类、甲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等药物后均不可饮酒,否则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何为双硫仑样反应?就是吃药加喝酒导致的乙醛中毒反应,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第二、服用苯巴比妥、安定、艾司唑仑这些药物后饮酒,会被人体加速吸收,血药浓度迅速上升,同时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大量聚集,会使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被严重抑制,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第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本身对胃黏膜就有刺激,若服药后饮酒,会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等不适症状。

第四、服用二甲双胍后再饮酒,还会引起乳酸聚集,出现恶心、无力的症状,造成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第五、服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降压药后,若饮酒,酒精会引起血管舒张,这时就会出现低血压现象。

公卫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顾问

长按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zz/6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