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面链接即可查往期文章:
1、生物化学往期链接!
2、葡萄糖的完全氧化究竟可生成多少ATP?!
3、饱和的偶数碳的脂酸完全氧化生成ATP的计算公式!
4、《生物化学-蛋白质分解代谢》PPT!
5、《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联系及调节》PPT!
6、《生物化学-蛋白质分解代谢nbsp;》习题及答案!
7、关于左旋肉碱,你应该知道的!
8、《生物化学-脂类代谢nbsp;》课外习题及答案!
9、比较软脂酸的合成与β-氧化!
10、脂酸的β-氧化与三羧酸循环比较性的学习!
n掌握体液的电解质分布特点,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水的来源与去路,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n熟悉体液的含量与分布,钠、钾、氯的代谢,钙、磷的生理功能、吸收与排泄,血钙与血磷。
n了解体液的交换。
水和电解质代谢
(WaterElectrolyteMetabolism)
水和电解质是构成体液(bodyfluid)的主要成分。体液是体内水分及溶于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体液中的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常以离子状态存在,故又称为电解质。环境变化和某些疾病等,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第一节水代谢(WaterMetabolism)
一、水的功能
(一)调节体温
1g水从15℃升至16℃时,需吸收4.2J(1cal)热量;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J(cal)热量。水的流动性大,导热性强,有利于热量散发。
(二)参与物质代谢及运输作用
水是体内的良好溶剂;水直接参与水解、水化、加水脱氢等代谢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三)润滑作用
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四)结合水的作用
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保持组织、器官的形态。
二、水的摄入与排出
(一)水的摄入饮水(ml)
成人每天需水(ml)食物水(ml)代谢水(ml)
(二)水的排出
1.肺排水成人每天由肺以水蒸气形式排出水约ml。
2.皮肤排水
成人每天非显性出汗ml;显性出汗量与环境温度、湿度及活动强度有关。汗液是低渗溶液,大量出汗可导致Na+、K+和Cl-等电解质的丢失。
3.消化道排水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每天约ml,其中绝大部分被肠道重吸收,只有ml左右随粪便排出。
在呕吐、腹泻、胃肠减压、肠瘘等时,导致不同性质的失水、失电解质,故补液时应根据丢失消化液的性质决定其应补充的电解质种类。
4.肾排水
(1)正常人尿量约1ml/d,受饮、排水量影响。
(2)成人由尿排出至少35g/d代谢废物,溶解1g需15ml水,故最低尿量为ml。低于此值称少尿。
正常需水量ml;最低需水量ml。正常尿量1ml;最低尿量ml。
第二节电解质代谢
(ElectrolyteMetabolism)
体内的电解质主要为各种无机盐,主要的阳离子为K+、Na+、Ca2+和Mg2+,主要的阴离子为Cl-、HCO3-和HPO42-等。
一、电解质的功能
(一)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1.Na+、Cl-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HPO42-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体液中的HCO3-、HPO42-等及相应的酸类可形成缓冲对;K+可与H+和Na+进行交换,维持和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三)构成组织细胞成分
所有组织细胞都含电解质,如钙、磷和镁是骨、牙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含硫酸根的蛋白多糖参与构成软骨、皮肤等。
(四)参与物质代谢
构成多种酶类的激活剂或辅助因子,Ca2+还参与凝血过程等。
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
(二)体液电解质分布的特点
1.体液电解质含量以mEq/L表示,细胞内外阴、阳离子相等而呈电中性,以mmol/L表示无此特点。
2.细胞外液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细胞内液阳离子以K+为主,阴离子以HPO42-和蛋白质负离子为主。
3.以mEq/L表示,电解质总量细胞内液较外液高,但渗透压基本相等,是因为细胞内液含产生的渗透压较小的蛋白质和二价离子较多所致。
4.血浆与组织间液的电解质组成及含量较接近,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远大于组织间液,此差别有利于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水的交换。
二、钠、氯代谢
(一)含量与分布
1.体内钠含量为40~50mmol/kg体重。其中约40%结合于骨基质,约50%存在细胞外液,10%存在细胞内液。故血清钠浓度平均为mmol/L。
2.氯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氯浓度平均为mmol/L。
(二)吸收与排泄
1.人体所摄入的钠与氯主要来自食盐,需要量为4.5~9.0g/d,几乎全部被消化道吸收。
2.Na+、Cl-主要由尿伴行排出,尤对Na+排出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即“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肾钠阈为~mmol/L。汗液亦可排出少量的Na+、Cl-,故大汗后应适当补钠。
三、钾代谢
(一)含量与分布
1.体内钾的含量为31~57mmol/kg体重。
2.约98%的钾存于细胞内,浓度约mmol/L,而血清钾浓度仅为3.5~5.5mmol/L。
3.K+、Na+在细胞内外分布极不均匀,除细胞膜上钠泵的主要作用外,还受物质代谢等的影响。
(1)合成或分解1g糖原,约有0.15mmol的K+进出细胞。高血钾时可用葡萄糖和胰岛素降低血钾浓度。
(2)合成或分解1g蛋白质,约有0.45mmol的K+进出细胞。创伤、感染、缺氧时,蛋白质分解增强,创伤恢复期,蛋白质合成增强,应注意血钾变化。(3)酸中毒可引起高血钾;碱中毒可引起低血钾。
(二)吸收与排泄
1.食物钾90%在消化道吸收,成人每天需钾2~3g。
2.80%~90%的钾由尿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禁钾1~2周尿钾仍可达5~10mmol/d。腹泻、呕吐、大汗时应适当补钾。
(三)低血钾与高血钾
1.低血钾血钾低于3.5mmol/L称低血钾。
(1)原因:①摄入过少;②丢失过多;③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2)主要表现:软弱无力、倦怠、腹胀、尿潴留和呼吸困难等。
(3)K+对心肌有抑制作用,补钾时要坚持“见尿补钾”的原则,以口服为好,静脉补钾要注意速度。
2.高血钾血钾高于5.6mmol/L称为高血钾。
(1)原因:
①钾输入过多;
②排泄障碍;
③细胞内钾外移。
(2)主要表现:极度疲乏、肌肉酸痛、肢体湿冷、面色苍白、嗜睡和心动过缓等,严重时心跳可停止于舒张状态。
(3)临床上对高血钾的处理:高血钾对心肌有严重毒性作用,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血钾。除限制钾的进入量外,可注射大量葡萄糖及胰岛素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以降低血钾,或用葡萄糖酸钙及乳酸钠对抗K+的毒性作用。
普姆雍措风光
---END---
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一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