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老年人(65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20一40岁人群的10倍。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高发病人群。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只是相比较而言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机体组织老化,基础代谢率下降,胰腺随年龄增高而逐渐老化,胰腺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
2、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成分改善,老年肥胖者尤其腹部肥胖逐渐增多,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其与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降低,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杭。
3、体力活动减少,机体利用和消耗葡萄糖量减少,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减弱。
4、老年人肌肉逐渐减少,由占人体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组织则从20%增至36%,此消彼长,导致葡萄糖消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公众平台告诉大家: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后不易被发现,症状也不明显,较难及时诊断,因此若有以下情况应首先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
1、食欲大增而体重却日益下降。
2、常发生皮肤、口腔感染且伤口日久不愈。
3、四肢麻木,肌肉酸痛。
4、老年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
5、老年皮肤痰痒,尤其是妇女外阴瘙痒。
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因此具有2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的特点。
老年人糖尿病的初期症状一般都不明显,往往没有什么“三多一少”的症状,即使有些人有轻微的症状,也常自以为是老年虚弱的表现而未予注意。他们可能在眼睛、心脏等出现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元凶是糖尿病。因此希望老年人每年体检查血糖、血脂及血压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
老年糖尿病临床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仅有1/4或1/5老年糖尿病病人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相反,以非特异症状(疲乏无力、体重下降、或反复感染)为主诉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易被忽视。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尿糖阳性率低或血糖和尿糖程度不符。故虽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2、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
老年糖尿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发生各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皮肤搔痒、脑卒中和各种感染症状。
3、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存疾病多
老年人普通存在器官老化和推行病变,易并存患各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缺血性肾病、白内障等。
4、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60岁以后随黏性增长,糖尿病高血糖急症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综合症的病死率高达40%。急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过量用双胍类药,尤其苯乙双胍使肝脏处理乳酸能力减弱,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5、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或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
这与老年人自身保健能力差、医从性差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有人抽样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真正坚持治疗、做好自我保健、使血糖水平达到要求者不足1/4。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药物使用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年人糖尿病症状的特点
(1)患病率高。
(2)病情轻,易漏诊。
(3)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较严重。
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女性;体型肥胖者多,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以多饮多尿较多,有的患者表面上非常健壮,脸色红润,精力充沛,似为常人;并发症较常见,往往以此为首诊症状;发生酮症酸中毒较少,而发生高渗性昏迷较少见;大多患者仅需控制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则能得到良好控制。
老年人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虽然糖尿病在先期的症状并不可怕,但是一旦爆发并发症,则后果不堪设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