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47810.html
二甲双胍可是个治疗糖尿病的老药、好药。临床应用历史久远,国外用了60多年,我国用得晚些也30多年了。
二甲双胍降糖有效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以捎带着减肥,降血脂,还能减少心血管病患者发生急性事件的风险,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会减低。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肠菌群,可以抑制肿瘤,可以治疗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真是好处多多!还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预防糖尿病,只是咱们国家还没批准临床应用呢。
因此,二甲双胍被推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首选和全程用药。也就是说,发现了糖尿病,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应该服用二甲双胍;没有不耐受,就一直用下去。
二甲双胍可以和其他任何一种降糖药联合应用,也可以和胰岛素合用,都很安全。而且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后体重会增加,加了二甲双胍口服,就可以减少这种体重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也可以减少呢。
二甲双胍从10岁以上的儿童到老年人都可以服用。以前说80岁以上老年人不建议用,现在80岁以上也可以用,只要肾功能允许就行。
而且肾功能的标准也放宽了。以前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min:分,m2:平方米)就不能用了,现在标准放宽到45ml/(min1.73m2)以上就可以服,只是要减少一些剂量(这个肾小球滤过率是有公式算出来的)。
还有,以前二甲双胍是胖人首选,现在不受体重限制。因为研究发现,这个药在不同体重的患者中疗效相当。所以,不胖的糖尿病患者也是首选二甲双胍。
这样看来,二甲双胍于糖尿病患者,还真是安全有效,老少皆宜呢!
可是,二甲双胍这么多好处,却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敢吃,问起来都说是怕“伤肾”。
二甲双胍伤肾?这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二甲双胍降血糖的作用途径,和肾脏关系不大。二甲双胍降血糖,主要通过作用于肝脏减少肝糖的形成和输出(肝糖是可以进入血液升高血糖的);作用于全身组织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多多利用、消耗葡萄糖;作用于肠道抑制吸收葡萄糖等来实现的。
那二甲双胍伤肾的谣传是怎么来的?
其实是对二甲双胍作用的误解、误传。
早先认为,吃二甲双胍会引起一种叫做“乳酸性酸中毒”的情况。酸中毒一般是和肾脏有关系的。可是现在研究下来的结果,二甲双胍对肝脏、肾脏都没有损害,和乳酸性酸中毒也没有明确的关系。如果肝肾功能正常,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这种酸中毒的风险,只是肝肾功能不好时就要注意了。
因为二甲双胍在身体里降血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乳酸盐”的物质,正常情况下是由肝脏清除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会影响乳酸盐的清除。但是,这也不是二甲双胍引起的,而是肝损害本身引起来的。所以肝损害、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是不能服用二甲双胍的。
二甲双胍本身对肾脏也没有损害,反而还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只是二甲双胍在身体里作用后,是要通过肾脏排泄出去的。肾功能不好时,就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增加,作用会增强,乳酸盐产量就会增加,不良反应也就增加了。所以,不是二甲双胍伤肾,而是肾功能不好的时候会影响二甲双胍的作用,需要减小剂量或者停用。
从临床服药的情况来看,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如吃了药以后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但是这些绝大多数病人是可以逐渐适应的。所以服药是需要从小剂量开始,从每天吃~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二甲双胍的最佳有效剂量是每天mg。
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注意二甲双胍的使用。
因为肾脏功能不好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增加不良反应。所以,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或者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情况时,都要注意二甲双胍的使用。患病、做手术的时候,医生会注意停药。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在做CT造影(增强)检查时,如果肾功能已经不正常了,检查前、后2天需要停服二甲双胍,然后根据肾功能情况再恢复用药;如果肾功能原本正常,检查前就不需要停药,检查后停服二甲双胍2~3天,复查肾功能没有问题就可以继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