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与管理新生仔猪初乳的调控管理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402683.html
??点击上方「硕腾猪业」可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新生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严重者在25%甚至50%以上,并且多数集中在产后第1周死亡,临床死亡时多表现虚弱、挤压、饥饿、寒冷和疾病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多由于新生仔猪无法及时摄入足够富含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生长受阻,僵猪现象时有发生,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规模化猪场临床生产中,针对新生仔猪,尤其是先天弱仔、分娩时间太长顺序太靠后的仔猪、分娩仔猪数太多(大于有效泌乳乳头数)等情况,有必要了解掌握:母猪初乳的营养特点、初乳分泌特点、初乳对新生仔猪的功能作用,并重视科学调控管理母猪初乳,对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母猪初乳营养组分

  母猪从分娩时起12~24h内乳腺分娩的乳汁叫“初乳”,之后分泌的乳汁称“常乳”。初乳表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黏稠,pH弱酸性。初乳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主要含免疫球蛋白IgG、乳清蛋白、总蛋白、自然生长因子、易消化养分等,脂肪和糖类含量较少。初乳中含有丰富的镁、氯、磷、铁、钙等无机盐,镁盐含量比常乳高1倍以上,初乳的缓泻性、咸味和酸度都是由于这些无机盐的缘故,并且其初乳的酸度比常乳高2倍以上,因而初乳可以抑制进入胃肠道的有害微生物。

  出生后的前12h内初乳和乳汁成分发生迅速转变。在最初的6h,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为主)的量很高,之后IgG抗体水平逐渐降低,乳汁IgA抗体会逐渐升高,至哺乳期末IgA抗体将占总乳清蛋白的40%。

母猪初乳分泌特点

  初乳的分泌频率是10~20min一次。乳汁分泌是乳房压力升高引起的,可持续1min或更长时间,但当每次排出50~mL初乳后,乳腺压力就会降低,再要排乳就比较困难。在初乳早期,乳腺分泌是连续性的,待到初乳晚期,乳汁分泌呈周期性。分娩过程中,仔猪产出时子宫颈扩张和母猪的努责活动已经足够引起乳汁的分泌,总之,初乳期,特别是分娩时和分娩后1~2h,初乳很容易排出。

  研究表明,初乳产量受母猪个体差异明显,比如品种、胎次、营养、激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可以对母猪整个初乳的产量和成分起到调控作用,其中营养是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初乳的总量是不定的,对于一窝有8~12头仔猪的猪群来说,产后24h内母猪的初乳量在2.5~5kg,平均初乳量为3.5kg。

初乳对新生仔猪的功能作用

补充能量

  子宫内环境与产房环境温差大,新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极易造成冷应激。初乳的能量水平显著高于常乳,及时摄入初乳将为新生仔猪补充能量,抵抗外界冷应激。新生仔猪由于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热量散发得相对较多,尤其是弱小仔猪,更应及时摄入足够初乳补充能量,防止出现冷应激倒致体温下降、腹泻、甚至死亡。

全身性抗病和局部防病

  由于新生仔猪体内母源抗体几乎为零,尚未完全建立自身免疫系统,此时对大多数病原菌均易感。初乳中含有大量从母猪血液中移行来的抗体(俗称母源抗体),此抗体虽是高分子蛋白质(IgG为主),但其大部分能原样不变地通过肠壁进入仔猪血液循环中而成为循环抗体,起全身免疫抗病作用。但是仔猪对初乳中的母源抗体直接吸收现象持续时间有限,并随着出生时间延长而减弱,并且在生后十几小时内终止,这叫“关门”现象。主要是新生仔猪体内肠系黏膜的发育迅速,导致黏膜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大分子免疫球蛋白无法直接吸收。

  当然初乳中还有一部分不易被直接吸收的抗体(如sigA),叫局部抗体,可附在仔猪肠黏膜表面,建立黏膜免疫,防止病菌从肠道入侵,起局部免疫抗病作用。同时新生仔猪自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要在出生10d后才会开始出现,因此在此之前依靠初乳的被动免疫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初乳可在仔猪全身性抗病和局部防病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仔猪必须吃足初乳。

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新生仔猪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发育成熟,需要初乳中的大量免疫调节因子作用。新生仔猪生长速度非常快,在出生后3d,其体重成倍增加。如果初生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不足而致营养不良,很可能会损害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育。

促进新生仔猪的胃肠道上皮黏膜发育成熟

  初乳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IGF-I,TGF-β)与激素(胰岛素等),可以刺激胃肠道上皮黏膜在出生后2周内,特别是前24h内快速发育成熟,使新生仔猪肠黏膜的营养主动吸收能力增加倍以上。同时初乳含有3种抗病毒作用机制:产生干扰素;直接吞噬;分泌特异性IgA抗体,并且IgA被认为是猪初乳中最主要的肠道黏膜保护性抗体。

科学调控管理初乳

  虽然初乳的丰富营养、重要功能作用价值特性,对新生仔猪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母猪泌乳在产后12~24h内迅速转换为常乳的特点,以及新生仔猪对初乳胃肠道吸收存在“关门”现象。因此除了日常   结合这些初乳特点,通过在临床生产实际发现,采用人工哺乳法是对初乳进行优化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初乳人工哺乳方法步骤可参考如下:①采集:先用温热的干净毛巾或纱布擦拭数次乳头已达到清洁和按摩目的,再通过人工挤压刚分娩过的或正在分娩(2~3个小猪出生后)的母猪乳头收集初乳放入容器中(如:输精瓶),然后再人工灌喂仔猪。如果母猪使用催产素可促进乳汁的分泌,乳汁可能会自然溢出。②收集到的初乳最好马上使用,可放冷藏数小时、也可-20℃长期冻存备用,使用时37℃温水解冻回温。③饲喂对象:优先给弱小(体重(g)、活力不足、产程过长、出生靠后的新生仔猪(仔猪出生顺序做编号)。④人工喂乳时,每次15~20mL,在仔猪出生后6h内,连续给予3~4次,总量至少60~80mL。⑤前24h内每千克初生重摄入g初乳对仔猪可提供足够的被动免疫,足够生存健康成长,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⑥选择优质高产初乳:经产母猪(2~3胎龄最佳)、乳房发育良好、无明显病原体(PRRSV、PRV、PEDV等)、富含IgA(可用ELISA定量检测)。

  虽然人工哺乳方法在实际猪场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劳动力,比较耗时,在规模化猪场中目前采用较少。但是研究表明,在规模化养猪中,通过人工采集初乳饲喂出生弱小仔猪的精细化管理可行,能为猪场带来实际的生产效益。

  当前临床生产使用较多的方法还是分群摄入、仔猪定位、人工寄养等。

  分群摄入初乳:将新生仔猪中个体较大的仔猪放置到另外一个猪栏或保温箱中,轮流摄食初乳,减少强壮仔猪的争抢压力,使得弱小新生仔猪优先摄入初乳。为了保证给予母猪乳房足够的刺激,促使其排乳,要保证每次哺乳仔猪的数量足够(通常不少于7头)。

  仔猪乳头定位:帮助虚弱仔猪寻找乳头,最好将弱仔刚出生时,就优先定位放置在中间靠前的乳房位置。

  人工寄养:当同窝新生仔猪之间体重差异较大、母猪奶水不足、新生仔猪的数量多于母猪有效奶头数时,可考虑采取寄养模式。但受寄养母猪的分娩时间应在3d内,被寄养的仔猪应先摄入自己母亲的初乳后再进行寄养,不能在出生的当天就进行人工寄养,因为仔猪只有摄入自己母亲的初乳才能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

小结   母猪初乳除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为新生仔猪提供重要的先天被动免疫物质,并促进其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在规模化养猪场,要解决新生仔猪机体的抗体低、生长缓慢、死残比例高等问题,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zd/6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