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医者仁心,学无止境

                            

走近好医生

在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有这样一位医生,从业20余年,专攻内分泌领域相关疾病,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

谈话间,她表达的观点专业严谨又不失温度,每一句话都能让我感受到她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以及对精神心理医学的热爱。虽然如此,她依然时刻保持谦卑好学的态度,用初心与坚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病痛,用一颗朴实的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诺言。

她就是来自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于萍。

1

专家简介

于萍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主任医师

擅长

1.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2.青少年糖尿病;3.肥胖伴高血糖4.妊娠伴高血糖;5.原因不明的高血压;6.甲状腺病;7.血脂、尿酸异常;8.多囊卵巢综合症。

2

医生故事

医院,是每个人序章开始的地方。新生命降临人世间,开启了往后的岁月,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

对于萍主任来说,医院也是事业开始的地方。走进于萍主任的就诊室,会看到桌子上面许多关于疾病诊疗相关的书籍。据了解,她每天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对书籍进行研读,根据理论结合自己临床上的经验,总结出更符合患者的诊疗方案。“我觉得不光是我,包括我所有的医疗同事们,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站好这一班岗,不断学习医学前沿新知,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和技术能力,适应新时代对我们医者提出的新要求。”于萍主任坚定的说到。

一、深耕行业,实现自我价值

冥冥中一切有迹可循,谈起学医的缘分,或许是机缘巧合。年,是学医潮爆发的一年,全国内各个省市,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呈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而于萍主任,刚好也在这一队列之中。

“最初哪有什么想法,努力学习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实现自己的价值罢了。不过,巧的是,那年我们学医潮,高考可以填三个志愿,几乎所有同学都会报一个医学相关的,我也就遵从了社会的发展推动,填报了医学。”

众所周知,报考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是极高的,在国内培养一个医生的过程也极其漫长,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学医要有好性子,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规培,要耐得住孤独,经得住贫穷,别人工作几年,你还在考证找工作……周围的声音纷纷扰扰,但于主任丝毫不在意。她认为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有始有终,不忘初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行业感兴趣,就会有目标有动力,比较容易做好。读研究生时,深入接触内分泌代谢病后,我是越来越喜欢。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真正的治病救人,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帮助更多的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于萍主任感慨道。

从临床医学到免疫学,再从内分泌代谢病到药理学,外人看起来是全新的挑战,对杨于萍主任来说,只不过是经验的累积,这些累计,奠定了医学储备的基础,也让她抓住了在内分泌深究的机遇。这次机遇,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明确了自己从医的使命,深耕内分泌,用自己的医学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发挥医学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无止境,保持学习

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一个医生的医资水平会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医生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于萍主任就是一位不断保持学习的好主任。

在国内,她时常利用医院、同行的座谈会、培训会等等会议,平日也时常在下班时间和同事们复盘、讨论病例情况;在国外,她曾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当访问学者,而后医院进行临床观摩实操。

对于萍主任来说,留学的这段经历在她的人生道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她的潜能被激发,培养成独立的人格,开阔视野与眼界,增加了从医体验感,见识多元的文化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同于国内的医学技术。

付出总是会得到收获,从业20多年,于萍主任尤其擅长,及,而且已经掌握来自世界前沿的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极其擅长,对也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在萨米医疗中心,服务过的患者,无一不对她的技术进行夸赞,她也因为为人亲和,对待病人坚持“耐心、细心、贴心”的服务理念而被众所周知。不过,也正是因为患者一次又一次的肯定,才让于萍主任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念,致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

“进修学习的完成一定不是终点,而是奔向新目标的起点,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技术通过时间运用到实际的治疗中去,为科室增添新的活力和技术。”于萍主任满脸自豪,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三、前沿的糖尿病治疗理念

作为内分泌科的科室带头人,于萍主任掌握着来自世界前沿的糖尿病治疗理念。对于典型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极为重要,趁本次专访,主任也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治疗理念。

“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治疗点。个体化、精准化、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于萍主任认真地跟我们分享着她的治疗理念。

每个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都和别人不同。不仅仅是药物的选择要有个体化原则,饮食和运动都要个体化。因为只有个体化的治疗才能使血糖的长期控制令人满意,避免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不良后果。个体化、精准化,其实都是为了前瞻性做铺垫。前瞻性虽然对很多患者来说比较遥远,但是却格外重要。对此,于萍主任赋予它的意义是:“我们要为患者十年以后着想,不仅仅是今天。”

“医生和药店营业员的区别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有很多琳琅满目的降糖药,其实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吃哪种药都能降糖,但选药的时候,只有医生才能具备前瞻性。药店考虑的可能是当下把血糖给你降下来,但医生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下,还要考虑十年以后会不会得并发症、药物是不是用很少的药就能维持住、生活质量是否有影响等方面,这就是治疗过程中前瞻性的一部分。”于萍主任耐心地和我们讲解着。

糖尿病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差异化是疾病管理的大趋势。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调整诊疗方案,形成差异化、具体化、依从性强、同时考虑经济性的诊疗方案,是应对糖尿病最重要的手段。糖尿病很可怕的一点在于各种并发症,因此,当代糖尿病的管理不局限在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更需要将管理的目标拓展至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实现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寿命。

四、相遇是一场缘分

医生在帮助病人的同时,其实也成就着自己的事业。医患关系不是交易关系,医患之间爱与被爱是互相的。众所周知,于萍主任待病人如亲人,热情认真,总是面带微笑,用自已的言行,阐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

“与每位患者的相遇都是一场缘分,值得珍惜,需要对她们细心守护,含辛茹苦,这是救治生命的过程。人的一生虽然旅途匆匆,要努力让自己、让患者、让生命一路欢歌笑语,无论他们即将逝去,或是浴火重生。”于萍主任感叹道。

医疗问题的本质是照护,而不是服务,在医生保持耐心的同时,其实也需要患者尊重医生、理解医生。医患关系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温暖、最善良的关系,只有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信任,才能够形成友善的医患关系。

“医者,治病救人本就是分内之事,不需要过多的赞誉,如果可以,我更宁愿将对我的赞誉化为对患者的祝福。”从医20余年,于萍主任一直用感性的外衣包裹着理性的内核不断前行,在内分泌领域持续发光发热。

作为研究生导师,如今的于主任已然是不少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的引路人,“一定要让你的病人觉得遇见你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是她时常念叨在嘴边,教育学生们的一句话,而她也时刻践行着这句话,深耕自己、深耕行业。

3

常见问题科普QA

Q

青少年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A:

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通常比较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也就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青少年糖尿病比较常见的类型为1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糖尿病通常会有典型的症状,有些患者病情较重,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表现为深大呼吸,呼出有烂苹果味的气体,恶心呕吐,意识不佳、休克等等。也有些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起病比较隐匿,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在皮肤感染、肺部感染时检查血糖才被发现。

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青少年年龄不大,也会得成年人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比较胖,体重比较大,这个时候可能体检发现血糖高。

Q

糖尿病治疗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A:

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治疗都很重要。

糖尿病早期是最好治疗的。对于病程比较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比不强化要好得多。尤其是现在发病年龄早了很多,不到40岁就得了糖尿病的人比比皆是。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把血糖降下来,是有利胰岛功能恢复的,出现糖尿病的逆转,可以不打针不吃药能达到这样一个好的程度。

Q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A:

1、坚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的习惯。运动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还可以消耗热量、脂肪。每天都坚持运动,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降低80%,是一种很好的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2、保证充足且适当的睡眠时间。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可增加1倍。而睡眠经常超过8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可增加3倍。

3、减轻自己的体重。肥胖的人适当减肥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因为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常吃高纤维的食物。比如常吃玉米、燕麦、芹菜、苦瓜等含纤维素的杂粮食物,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的几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yf/9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