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与食物中毒的相同点
项目
诺如病毒感染
食物中毒
胃肠道症状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水样便
有
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
常见潜伏期
大多数24小时~48小时后发病
经食物传播
可以
高发地点
学校、幼儿园、单位等公共场所高发
备注*诺如病毒单一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但32%~44%感染者白细胞升高[1-2],推测是由于合并细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白细胞常升高,其他类型的食物中毒白细胞一般不高。
但是,我真的不是隔壁老王,正如下图的真相。
咳咳咳,诺如病毒清了清喉咙,开始了自我表白:
诺如病毒感染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的胃肠道传染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诺如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传染性!传染性!
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含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但不包括病毒和寄生虫。
食物中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食物中毒木有传染性!木有传染性!木有传染性!
听完自白后,大家能否辨别出我还是隔壁老王啦?
木有的话,再进一步区别我和他俩吧!
诺如病毒感染与食物中毒的区别点
项目
诺如病毒感染
食物中毒
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
成人腹泻为主,
儿童呕吐为主
基本一致
大便性状
只水样便
还可能血样、
脓血样便
医疗救治
往往不需要(自限性)
往往需要
病程
2天~3天
视治疗而定
潜伏期范围
12小时~72小时
数分钟~10天不等
高发季节
12月~次年2月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夏季发生较多
传播途径
还可通过密切接触、气溶胶或经水传播
只通过食物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无传染性
隔离管理
期限为无症状3天
不要求
在这里,偷偷告诉大家既核心又通俗的判断原则:
诺如病毒感染
不食者也会得病!
食物的分布与病例分布一致+不食者不得病!
食物中毒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食物来源一般有:①校园提供的;②校园外就餐的;③校园外带入的。而且,确定是否为食物中毒,需经疾控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专家(非临床医生和校园医生,更非一般公众)调查核实后,才能下结论。
现在利用上面的原则,大家当一回现场流行病学专家,来辨别一下我和隔壁老王吧~~
回到开头的剧情:冬春季节,XX学校/幼儿园XX名学生/孩子出现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假设情形如下:
假设情形#
校园
提供食物①
集体活动
在外就餐②
带食物进
校内分享③
初步调查结论
病例仅发生在一个班,其他班无学生发病
√*
×
×
1.排除①、②、③食物中毒,考虑诺如病毒感染
√*
√
×
2.在外就餐:a.只有这个班,来源②的食物中毒;b*.不止这个班,结论同1
√*
×
√
3.分享食物:a.只有这个班,来源③的食物中毒;b.不止这个班*,结论同1
√*
√
√
4.在外就餐+分享食物:a.均只有这个班,来源②或③的食物中毒;b*.均不止这个班,结论同1。在外就餐:只有这个班,结论同2之a;不止这个班*,排除来源②的食物中毒。分享食物:只有这个班,结论同3之a;不止这个班*,排除来源③的食物中毒
×
×
×
5.结论同1
×
√
×
6.结论同2
×
×
√
7.结论同3
×
√
√
8.结论同4
病例以一个班为主,部分班级有零星病例
√*
×
×
9.结论同1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例均匀分布在各个班级
√*
×
×
10.考虑来源①的食物中毒
√*
√*
×
11.考虑来源①或②的食物中毒
√*
×
√*
12.考虑来源①或③的食物中毒
√*
√*
√*
13.考虑来源①或②或③的食物中毒
×
×
×
14.结论同1
×
√*
×
15.考虑来源②的食物中毒
×
×
√*
16.考虑来源③的食物中毒
×
√*
√*
17.考虑来源②或③的食物中毒
备注#食物换成水,同理推断;*假设不同班的食物相同)
医院缺乏诺如病毒检测试剂,所以临床医生一般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或病毒性胃肠炎或普通肠胃炎”,即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3]。
如果中小学生及幼儿在冬春季节出现呕吐型的急性胃肠炎或病毒性胃肠炎或普通肠胃炎,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诺如病毒感染。当然,诺如病毒的检测需要比较特殊的仪器,一般由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构来确诊和排除。
在疫情早期,你知道现场流行病学家是如何判定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吗?在一次呕吐、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6条标准者,可初步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病例: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又在其大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则可确诊。
当校园出现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时,食物、水的感染来源被排除后,则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如一起学习、生活及其他文体活动)或摄入他们呕吐物、排泄物产生的气溶胶(指近距离≤1.5米)传播;引起此类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来源于首例病例,首例病例则来源于家庭或社区感染,常见的感染来源是食用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
不信我?请看国内外专家的指引诺如病毒容易在海鲜,尤其是牡蛎、蛤等贝类动物中发生富集现象,如果生吃或进食加热不彻底的虾、蟹、牡蛎、贝类等海鲜,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较高[4-6]。
来源:健康宝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