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动脉血气分析广泛用于临床各科,那么多的参数,你能一一记牢吗?
整理丨
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
一、血气分析的作用1、判断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最客观的指标,根据血气分析将呼吸衰竭分为以下类型:
①I型呼衰:PaO<60mgHg,PaCO正常或下降。
②II型呼衰:PaO<60mgHg,PaCO>50mgHg。
吸氧条件下判断呼吸衰竭:
①PaCO>50mgHg,PaO>60mgHg为吸氧条件下的II型呼衰。
②若PaCO<50mgHg,PaO>60mgHg,根据氧合指数判断:氧合指数=PaO/FiO<mgHg,提示呼吸衰竭(I型)。
、判断酸碱失衡
应用动脉血气分析可对酸碱失衡做出正确判断:
①单纯性酸碱失衡四型(呼酸、呼碱、代酸、代碱)
②混合性酸碱失衡四型(呼酸并代酸、呼酸并代碱、呼碱并代酸、呼碱并代碱)
③新的混合性酸碱失衡(高AG代酸+高CL性代酸、代碱并代酸、三重酸碱失衡)
二、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一、有关血氧的指标
1、氧分压(PaO):表示物理溶解于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范围:80-mmHg(10.6-13.3kPa)
随年龄增长PaO逐渐下降:PaO=-0.3×年龄±5mmHg或
PaO=(-0.3×年龄±5)×0.kPa
意义:①判断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轻度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40mmHg。②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氧含量(CaO):为血液中含氧的总量,包括物理溶解的氧量和与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总和,单位为ml%或mmol/L。正常值范围:19%-0%。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为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之比,即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
正常值范围:96±3%。
意义:①判断机体是否缺氧,但不敏感;②SaO与PaO直接相关。
4、氧解离曲线(ODC):ODC是表示PaO和SaO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呈S形。两者关系大致如下:
氧解离曲线(ODC)的临床意义:①PaO与SaO有关,但非直线关系;②SaO反映缺氧的程度远不如PaO敏感;③氧解离曲线左移,保证高原缺氧状态下的供痒;④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肺携带氧,组织释放氧;⑤PaO60mmHg为缺氧的治疗点。
5、P50:是指在体温37℃、PH7.4、PaCO5.3kPa(40mmHg)的条件下,SaO50%时的PaO。
正常值范围:4-8mmHg。
意义:它代表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与组织氧供直接相关,也可表示氧离曲线的位置。P50↑氧离曲线右移,P50↓氧离曲线左移。
6、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或(A-aDO):反映氧气从肺进入到血液的情况。
正常值范围:5-15mmHg(0.7-.0kPa),此值随年龄而增长,在50岁时<0mmHg(.7kPa),70岁时<8mmHg(3.7kPa),是判断肺换气功能的一个指标,有时较PaO更为敏感。
影响P(A-a)O的原因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动静脉混合。
7、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氧合指数)
氧合指数=PaO/FiO
正常值范围:-mmHg(53.3-66.6kpa)
对于吸高浓度氧的危重病人,氧合指数是首选的低氧血症指数。
PaO/FiO<意味着氧交换严重缺陷。
PaO/FiO<00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标准之一。
二、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1、pH值(酸碱度):为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为7.35-7.45,平均为7.4
方程式:pH=pKa+log[HCO3-]/[HCO3]
意义:pH>7.45为碱血症,即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为酸血症,即失代偿性酸中毒。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动脉血中物理溶解CO分子所产生的的压力。
参考值: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4.67-6.0kPa)。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
意义:PaCO代表肺泡通气功能,①当PaCO>45mmHg为肺泡通气不足,见于呼吸性酸中毒,II型呼衰;②当PaCO<35mmHg为肺泡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见于I型呼衰。
3、实际碳酸氢根(AB):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值。
参考值:-7mmol/L,平均值4mmol/L,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
意义: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受呼吸因素影响。HCO3-<mmol/L,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HCO3->7mmol/L,可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4、标准碳酸氢根(SB):在标准条件下(PCO40mmHg、Hb完全饱和、温度37℃)测得的HCO3-值。
参考值:-7mmol/L,平均值4mmol/L。
意义: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不受呼吸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AB=SB;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5、缓冲碱(BB):指血液中所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
血浆缓冲碱(BBP)主要为碳酸氢盐(HCO3-)和血浆蛋白。正常值范围:40-44mmol/L。
全血缓冲碱(BBb)还包括血红蛋白和少量磷酸盐,正常值范围:48mmol/L。
意义:BB值反映集体对酸碱紊乱时总的缓冲能力,受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影响,若在临床中测得BB值降低而HCO3-正常,说明其存在着HCO3-以外的碱储备不足,如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纠正这种碱储不足,补碱是不合适的。
6、剩余碱(BE):在37℃,一个正常大气压、Hb%氧合、PaCO40mmHg的条件下,将1L全血的PH调到7.4所需的酸或碱量。
参考值:±.3mmol/L(均值0)。
意义:①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②反映血液中碱储备增加说减少的情况,+碱超;-碱缺;③指导临床补酸或补碱量,比据HCO3-更准确。[A法:补酸(碱)量=0.6×BE×体重(kg)一般先补充计算值的/3-1/,然后根据血气复查结果在决定补给量。B法:代酸:BE/3×体重(kg)=NaHCO3-(ml);代碱:BE/6×体重(kg)=盐酸精氨酸(ml)]
7、CO总量(TCO):指血液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CO总量。
正常值范围:4-3mmol/L,平均8mmol/L。
8、二氧化碳结合力(COCP):将静脉血在室温与含5.5%CO的空气(或正常人肺泡气)平衡,然后测定血浆之CO含量,再减去物理溶解的CO即得出COCP。
意义:COCP同时受呼吸和代谢的双重影响,COCP增高,可为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COCP降低,可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三、其他酸碱平衡相关指标
1、电解质:电解质与体内酸碱平衡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阴离子间隙概念的引入,使电解质测定成为判断混合酸碱失衡必不可少的指标。
正常值范围:K+3.5-5.5mmol;Na+13-mmol;Cl-96-mmol。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阴离子与未测阳离子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
正常值范围:8-16mmol/L,平均1mmol/L。
3、潜在HCO3-:高AG代酸(继发性HCO3-降低)掩盖HCO3-升高,潜在HCO3-=实测HCO3-+△AG,即无高AG代酸时,体内应有的HCO3-值。
意义:①排出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的HCO3-下降;②揭示被高AG代酸掩盖的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代碱的存在。
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单纯性酸碱紊乱
单纯性酸碱紊乱的常见原因:
(点击即可放大查看)
酸碱紊乱的治疗:
(点击即可放大查看)
混合型酸碱紊乱
1、呼酸合并代酸
病生理特点:PaCO增高,HCO3-降低或正常,AG值升高,PH下降
、呼酸合并代碱
病生理特点:PaCO增高,HCO3-增高,PH不确定
3、呼碱合并代碱
病生理特点:PaCO降低,HCO3-增高或正常,PH增高
4、呼碱合并代酸
病生理特点:PaCO降低,HCO3-降低,AG值增高,PH不确定
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处理:
①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
②同时纠正两种或三种原发酸碱失衡;
③维持pH值在相对正常范围,不宜补过多的酸性或碱性药物,补充碱性药物的原则:当pH<7.0时,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适当补碱,高AG代酸和高氯性代酸复合,每次宜补5%碳酸氢钠-50ml;而呼酸并代酸时,每次补5%碳酸氢钠80-ml为宜。最好在动脉血气监测下,酌情调整补碱量;
④同时兼顾纠正电解质紊乱;
⑤注意纠正低氧血症。
推荐阅读:
1、异常珍贵的心血管疾病图文详解、诱发痛风的6大危险因素!3、冠脉造影是怎么回事?4、关于型糖尿病,你要知道这9大事实!5、确认了,只要沾酒就增加致癌风险,别再提适量饮酒了!
你与通过考试,只差一套题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