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人体是由很多器官组装成的,器官则是由很多很多的细胞组成的,细胞中有很多的细胞器,其中有一个细胞器虽然很小,但跟能量产生密切相关,称为“线粒体(mitochondria)”(见下图)。我们的生命活动如大脑的思考、心脏的跳动、肌肉的运动、胃肠的蠕动以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等所需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90%以上是由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的,因此线粒体有细胞的“动力工厂”之称(见下图)。
这小小的线粒体一旦不能正常的工作,即不能产生足够的ATP,那么将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今天先说说最常见的一个综合征,即:线粒体脑病伴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MELAS。
患女,29岁,因“头痛17天,发作性抽搐15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17天前突发头痛,主要位于左侧枕部,为搏动性、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15天前凌晨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口角流白沫、小便失禁,但未见四肢抽动,无口舌咬伤,10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但意识模糊。数小时后患者出现四肢抽搐,双眼右侧凝视、颈部右偏,持续数秒钟,伴意识不清。15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但头痛加重,伴频发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医院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抗感染、补充能量等治疗,患者未再发抽搐,但仍有头痛及频繁呕吐。病程中无发热,近期无感冒、腹泻等症状。
查体:BP/72mmHg,身高cm,体重40kg,消瘦状,背部及下肢毛发多,双侧足弓略高。神清,精神差,混合性失语,以感觉性失语为主,智能检查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未见眼震,面纹对称,张口无偏斜,伸舌欠合作,四肢肌容积普遍减少,四肢肌张力低,肌力约5-级(欠合作),未见不自主运动,共济、步态检查欠合作,四肢腱反射减低,双侧掌颌反射(+),右侧巴氏征(+),颈软无抵抗。
既往史:发育里程碑基本正常,但自幼瘦弱,体质较差,学习成绩欠佳。否认运动不耐受。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
外院头CT:左侧颞顶叶低密度影,转我院后复查头CT+CTA见下图。
我院行头MR+增强:见下图。
我院急诊腰穿:压力mmH2O,脑脊液白细胞数7/ul,脑脊液生化、24小时IgG合成率、病毒系列、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血TP-SPOT、AQP4、自免性脑炎系列均阴性。
其实,现有的资料,特别是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已经提示患者为线粒体脑病—MELAS,立即给予能量合剂,静点精氨酸,并行“鸡尾酒”疗法(维生素B1、B2、C、E及艾地苯醌、左卡尼汀、丁苯酞等),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但是,患者诊断MELAS是否确定无误?当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血乳酸、丙酮酸水平,磁共振波谱,肌肉活检,呼吸链酶学分析及基因检测等。因患者病情较重,身体虚弱,决定化繁就简,先查线粒体热点突变(送北大一院),毕竟80%的MELAS为m.AG点突变嘛!结果见下图。
患者血和尿m.AG突变率分别为24%和43%,血、尿AG和GA未发现突变,母亲血和尿m.AG突变率均10%,其妹妹(22岁)的血和尿则未发现m.AG突变。
线粒体病的一大特点为多系统受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结和肌肉、心脏、胃肠、内分泌、眼耳、肝肾、血液、皮肤毛发、生长发育等)。因此,为了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其它系统病变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有必要行系统筛查。结果如下:血、尿、便常规:正常;生化全套、凝血四项、糖化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O、类风湿因子、心磷脂抗体、免疫全套、ANCA、乙肝五项大致正常;安静状态血乳酸4.2mmol/L偏高,血氨53.4umol/L;甲状腺功能:游离T32.54Pmol/L略低;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24.39U/ml偏高;OGTT:1小时糖10.43mmol/L、2小时糖13.34mmol/L、3小时糖11.48mmol/L。
心电Holter: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妇科彩超:子宫、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B超: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多发囊性结节,考虑滤泡囊肿;颈部血管B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斑块形成;肌电图:所检神经肌肉未见神经源性及肌源性损害;VEP:双侧P波形分化尚可,重复性尚可,潜伏期正常;BAEP:双侧I,V波波形分化尚可,重复性尚可,峰潜伏期正常,双侧III波波形分化欠佳,峰潜伏期正常,提示:脑干段听觉传导通路障碍不除外;脑电图:中度异常脑电图,双侧额、前颞、额中线区慢波及棘慢波,左侧顶枕后颞区持续性慢波及尖波。
眼科会诊:眼压:右11mmHg、左9mmHg,视力:左1.0、右1.0,视野:右眼颞侧周边局限缺损,双眼视敏度轻度下降,眼底像:双眼正常;OCT:双眼GCC变薄。耳鼻喉科会诊:双外耳道鼓膜未见明显异常。
经过一系列检查,该患者明确诊断MELAS(m.AG),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血糖、甲状腺功能)、皮肤毛发和生长发育,治疗以改善线粒体代谢和控制癫痫为主,嘱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服用影响线粒体代谢的药物(如下图)。
最后,大家也许会有疑问,患者母亲也存在m.AG点突变,为什么不发病呢?而该病作为母系遗传,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应该传递给其所有子女(见下图),为什么其妹妹检测未发现异常?说来有点复杂!这跟线粒体遗传的另外两个特点:异质性和阈值效应有关。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均来自卵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是随机分配至子代细胞的,如果发生突变的线粒体(突变型)与正常的线粒体(野生型)共处一个细胞中,该种状态称为异质性。而野生型和突变型两者的比例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突变的负荷决定了临床是否发病以及临床的表型。我们把出现细胞组织功能障碍和临床表现所需突变mtDNA的最小量,称为阈值效应。患者的母亲由于突变负荷较小(10%),未达阈值效应,故临床可无任何异常表现。而其妹妹可能突变的线粒体DNA更少或无,也可能该种检测方法(PCR-RELP)不够敏感故未发现异常。
欣慰的是,MELAS虽为线粒体遗传病,但我们按照上述方案治疗患者,至今已随访1年余,患者无脑病发作,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工作。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