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的SAMPLE准则

S“signssymptoms”“体征与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异常感觉、痛苦或病态改变,包括生理功能变化(如发热、咳嗽等)和病理形态改变(如皮疹、肿胀等)。体征是指医学专业人员利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等)或借助简单工具(如听诊器、叩诊锤等)发现疾病、外伤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如体温、黄疸、粘膜出血等。

A“allergies”“过敏史”。采集病史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了解患者或伤员的过敏史。对哪些药物、化学品、食物、饮品或其他任何物质过敏?过敏时都有哪些反应?如对药物过敏,应当详细询问当时情况,例如是对某药物皮试反应阳性还是使用过程中或使用药物后过敏?当时的处理方法与效果如何?详细询问并记录于急救文书中。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既有助于对病情的认知、辨别和诊断,也可以指导急救人员在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禁用或慎用曾经有过敏史的药物。

M“medications”“用药史”。。本环节重点采集患者的用药史,包括使用了哪些处方药物?剂量是多少?具体服用方法?过去12小时用过哪些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和草本药物?使用的具体时间?药物的价格?获取这些信息,可以了解患者尤其是非外伤患者的诊疗经过。

P“pertinentpasthistory”“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健康状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史、手术史、预防接种史,特别是与目前急诊状况关系密切的疾病或外伤。很多急诊,往往是既往疾病的复发,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结石、癫痫、癔症、陈旧性外伤等,了解既往史有助于现场快速评估和诊断。

L“lastoralintake”“最后一次饮食”。在该病史采集环节,重点询问患者发病或外伤前最后一次进食(饮)的时间?食物或饮料种类?有无口服任何药物?是否饮酒?发病或外伤前4小时有无经口摄入其他?了解发病前最后一次饮食有助于疾病快速诊断,因为发病前饮食是食物中毒、酒精中毒、药物过量、误服毒物、自杀和急性呼吸道梗阻等疾病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也可指导急救人员对患者的处置和治疗,如对饱餐后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时,医务人员务必警惕食物反流导致呼吸道梗阻,造成其窒息死亡。

E“eventsleadingillness”“导致疾病或外伤的事件或原因”。该环节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导致急诊事件或状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急诊状况开始至急救人员抵达现场这段时间发上了什么?疾病发生时患者在做什么?外伤发生时伤员在做什么?了解与本次疾病有关的事件(如外伤、中毒、感染等)和诱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变化、过度劳累、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拟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yx/6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