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集体收治了十多名食用深海鱼集体食物中毒的海员。之前他们在越南食用了一条红鲷鱼后,集体出现了腹痛、呕吐甚至全身麻痹等症状。在当地治疗病情没有好转,于6月19日回国接受进一步治疗。结合症状,医生判断他们所食用的红鲷鱼中很可能含有雪卡毒素。
请问,什么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Ciguatoxin),又名西加毒素,最初因人们食用加勒比海一带名为“Cigug”的海软体动物引起中毒而得名。该名字音译之后让人觉得无比阳春白雪,然而这却是个美丽的误会,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因雪卡毒素中毒人数达5万多人。雪卡毒素属神经毒素,即中毒后有着类似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之前闹得全球沸沸扬扬的金正男中毒死亡案中的元凶“VX”,也是神经性毒剂。
有着这样恶魔般的近亲,雪卡毒素的毒性之强便不言而喻了。它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比河豚毒素强倍,人们在1公斤的鱼中只分出1.3毫克的毒素便有着如此惊人的破坏力,更可怕的是它还无色无味,脂溶性,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简直就是无敌到极致了,真有些穿越到武侠世界的感觉啊!
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因此,这些地区常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发生。在我们福建也曾数次发生食用石斑鱼、虎鳗鱼等中毒事件。雪卡毒素已成为影响渔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的一大障碍,也成为了一个高级吃货的障碍。图中这个毛毛虫一样的东西就是雪卡毒素了,果然不是善类。
雪卡毒素属于获得性毒素。当珊瑚鱼摄食有毒藻类后,即可在鱼体内积累,它对鱼本身无害,经由食物链传递和富集,以及生物氧化代谢后成为毒性更强的毒素,所以鱼体越大,其所含毒素越高。
在中国沿海,常见的为苏眉、东星斑、西星斑、老鼠斑、青斑、杉斑、芝麻斑、老虎斑、龙趸、红斑、红曹等11个种类为常见的带毒鱼种。此外,在福建本省,也会通过贸易的形式引进其他海域可能带毒的热带珊瑚鱼,这都值得我们警惕。
红曹即红鳍笛鲷,也俗称红鲷鱼,也属于热带珊瑚鱼类,即是造成十多名海员中毒的品种了。作为携毒团伙中的一员,让我们记住它的样子吧:
(是我是我就是我~)
雪卡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啊?
雪卡毒素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冷,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此外还有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手指和脚趾尖的麻木,局部皮肤瘙痒和出汗,血压过低,心搏徐缓或心动过速和幻觉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瘫痪。
雪卡毒素中毒有临界值,毒素进入血液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毒素排出,多次受雪卡毒素毒害的病人可能复发雪卡毒素中毒症状。有时甚至在食用含有不可检出量的雪卡毒素的鱼类也可能导致复发雪卡毒素中毒症状。这也类似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反跳现象。
雪卡毒素中毒治疗上无特异性抗毒素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迅速清除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对神经感觉异常有用加巴喷丁治疗数周者。
由于雪卡毒素在鱼体内含量很低,而且染毒鱼类在感观、嗅觉和味觉上均没有什么异常,不易用简单的常规方法检测到。因此,对于可能毒素含量高的生殖期、个体大的珊瑚鱼以及鱼头及内脏部位的食用要多加小心。曾有过中毒的人,建议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请注意!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所毒理检验科
配图源于网络
福建省疾控中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