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对于那些家里没有暖气的朋友来说,煤炭取暖就成了首选,然而因为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冬季也成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频频发生的中毒事件也给大家敲响警钟
近日,医院了解到,进入冬季以来,因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越来越多,占到高压氧治疗患者的1/5。
医生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轻型中毒者有头痛、无力、眩晕。中型中毒时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重型中毒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若不及时清除一氧化碳,体内血红蛋白增多以后,可以引起脑病,迟发病的机率会更高。发现后要及时将其移出一氧化碳高浓度环境,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相关链接
如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症状时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按摩。(3)拨打求救。
所有事故预防最重要
1.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3.安装热水器一定要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4.洗澡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也不要过长。5.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6.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误区
误区一:冻一下会醒
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发生煤气中毒,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引起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
误区二:没有“煤气味”就不会中毒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煤气味”,会引起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煤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煤气味”就不会发生煤气中毒,这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些人认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以吸收煤气,防止煤气中毒。实际上,一氧化碳是很难溶于水的,要防止煤气中毒首先要管理好“煤气”,其次在使用煤炉和燃气的时候注意通风换气。
误区三:人醒了就没事了
有一位煤气中毒患者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经医院积极抢救,两天后患者醒来。家属听朋友说醒了就没事了,强烈要求出院,医生再三挽留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位患者不仅遗留了头疼、头晕的毛病,记忆力严重减退,还出现哭闹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数次试图自杀,家属对让患者早出院的做法后悔莫及。煤医院的系统治疗,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治疗时间应相应延长。
误区四:吐了就好了
煤气中毒患者常常有脑水肿,脑水肿后颅压会升高,患者会出现呕吐。呕吐是脑水肿的伴随症状,不是病情减轻的标志。相反,若呕吐物吸到肺里还会引起窒息,加重病情。
误区五:煤气中毒后做高压氧就万无一失了
煤气中毒后,高压氧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早期的脱水、利尿,镁离子的使用非常重要;随后的营养支持,睡眠调整,肺和心脏的保护等必不可少;晚期患者遗留的肌张力改变,记忆力减退,动作不协调,甚至类巴金森样的表现,还需相应药物的调整、使用。
误区六:碳氧血红蛋白不高不用治疗
碳氧血红蛋白升高是煤气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但测得的碳氧血红蛋白不高不能排除煤气中毒。因为,煤气中毒患者脱离一氧化碳中毒环境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就开始下降,如果没有及时抽血,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就可以接近或恢复正常。因此,碳氧血红蛋白不高,不能排除煤气中毒;碳氧血红蛋白不高也不能说明病情不严重。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尽管碳氧血红蛋白不高,仍要积极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
误区七:没有昏迷的病人不会出现迟发性脑病
没有昏迷的煤气中毒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这些患者可能由于个体差异,对煤气特别敏感;中毒患者可能年纪较大;中毒患者可能在重度环境待的时间比较长或是反复接触煤气。
本信息为“掌上荣成”原创,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