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个月,台州22人吞药轻生大半都是

春暖花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然而春季也是精神类疾病高发的时节

再加上疫情因素的影响

本月以来

医院接诊大量急性药物中毒患者

“医生,医生,快!快!快……”

“她吃了多片药,现在人没反应了。”“医生,快救救她,女儿啊,你怎么那么傻啊。”忙碌的急诊科,充斥着一位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救护车上,一个目光呆滞的女孩被抬了下来,姑娘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她为何要不念亲情、不顾后果,硬生生吞下多颗药片?幸运的是,姑娘吞下的是近期一直服用的抗抑郁中成药,药物毒性不强,经过护胃、护肝、补液等药物治疗和急诊洗胃操作,姑娘被转入急诊病房进一步治疗。一个月,22例!4月2日,30岁的林女士与家人争吵后,自服药水14ml,出现恶心呕吐,由医院,紧急抢救后,需入住监护室进一步治疗;4月4日,32岁的刘先生因情感纠纷自行服用药物颗,被家人送至急诊;4月7日,52岁的陈先生自服用药物余片,神志不清,由医院;4月13日,82岁的季阿婆因情绪不佳,自服多种药物,由医院;刘小姐,23岁,本月已经三次光顾急诊科,原因只有一个——超量服用抗抑郁药……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医院急诊科共接收急性药物中毒病人22例,进行洗胃抢救19例,其中1人病情危重,2人住进了重症医学科,7人住进急诊病房需进一步治疗。其中,有一半的病人既往有抑郁等精神症状;一半是各种原因导致情绪激动,产生自杀倾向。而以往,平均一个月接收的洗胃病人最多2-3人。病人数量剧增的背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为何近阶段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卫生科主治医生尹世平春季是精神疾病容易发病或复发的季节,原因很复杂,其中有观点认为是受神经心理、内分泌因素影响。今年的春节又很特别,叠加了疫情因素影响,夫妻间、亲子间相处时间过多,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指导任务由家长接棒,家长教育情绪化,以及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对双方心理都提出了挑战,容易导致矛盾积累爆发,成为精神心理疾病发病或复发加重的社会因素。预防与急救建议对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twork-ping.net/szdyx/6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